刘墉:学会沟通,活出闪亮人生
2011-08-14 / 浏览:1519次
“青春期危机”是每个青少年和家长都要面临的问题,越来越多的早恋现象困扰着老师和家长,也给青少年带来了情感困惑。刘墉做客《实话实说》时,几位中学生讲述过异性同学间“小手拉小手”的“爱情困惑”后,刘墉对“早恋”侃侃而谈:
就从我种花开始谈起吧。我种玫瑰花时经常困惑,怎么我种的老是开小朵,而邻居的却开得那么大?我就去问邻居了,邻居说你剪不剪它?我说不剪啊,怎么忍心伤着它呢?他说你非剪不可,你狠狠地剪,往下头剪,要剪到五个叶以下。啪,剪了,果然,修剪了之后从旁边冒出来的那些茎变得更茁壮,花开得更漂亮!我们中学生面临类似情感问题时,也应该像种花一样,不要不忍心修剪那些纷繁的感情。修剪,是为了让花开得更漂亮!
【沟通悟语】
关于“早恋”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,刘墉自有妙解,从自己养花(而且是玫瑰花)的体会娓娓道来,其意不言而喻: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,正像成长中的玫瑰花,若想成就美好未来,就要剪掉杂枝乱叶,包括过早出现的“爱情”,这样才能“花开得更漂亮”。这番妙解生动形象,入情入理,如阵阵花香沁人心脾。
谈孝道:做个孝顺的孩子
一次,刘墉在一档电视节目现场通过连线与儿子、女儿沟通后,意味深长地对现场的少男少女们说:
今天在座的多是中学生朋友,你们很可能认为孝顺父母的最佳时候是等你们长大了、有钱了,是不是?但要知道,你那个时候在社会上拼命,哪里有时间来孝顺父母?当你谈恋爱、结婚、有了孩子,你有时间去孝顺父母吗?等你的孩子大了、独立了,你再想回过头来孝顺父母,可父母都七八十岁了!还有多少父母能等你?你给山珍海味,他们还能吃得了多少?你陪他们游山玩水,他们能走得了多少路?如果你爱你的爸爸、妈妈,如果你想要帮助他们,现在就把你心里的话说出来,把你想做的做出来,不要不好意思,因为时光过去不会回来!
【沟通悟语】
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常有忤逆父母的言行,养育着一双儿女的刘墉对此深有体会。因此他饱含深情地直言相陈,呼吁“现在”就孝敬父母,言真意切,发人深省。言语间,他既站在子女的主观角度做了心理剖析,又从为人父母的客观角度出发表达了对中学生的期望,一句“时光过去不会回来”,更是让人警醒。一连串疑问句的使用,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一个“好爸爸”对“好儿女”的深情期待和殷切教诲。
论成功:每个人都应该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做事
一次,刘墉应邀到清华附中演讲。一位同学苦恼地告诉刘墉,父母望子成龙心切,给他报了许多兴趣班。虽然对那些兴趣班一点也不感兴趣,但作为“好乖乖”的他还是舍弃了自己的“最爱”,听从了父母的安排。听到这里,刘墉笑了,说:
每个人都应该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做事。你应该尊重、理解、孝敬父母,这无可厚非。但孝敬的内涵绝不是任何事都必须听从父母,那是没有主见,是懦弱。你有权利对你的未来做出选择,走那条你真正感兴趣的、适合自己的路,并且勇敢地坚持走下去,你会成功的!
【沟通悟语】
在人生选择上,很多同学常把“孝敬父母”与“坚持自我”混为一谈,把放弃自我、对父母言听计从当成了“孝顺”,这其实是一种误区。刘墉的话言简意赅,明确而负责地辨析了“孝顺”与“坚持自我”的关系,鼓励他沿着适合自己的路“勇敢地坚持走下去”。这种回答饱含着丰富的人生经验,既是对孩子的未来负责,也是对其家长负责。在这里,“好爸爸”刘墉对中学生的关爱之心可见一斑。
言交往:待人以“礼”亦有“理”
有一次,刘墉应邀在某大学做了一场关于人际沟通的演讲,在谈到待人礼节这个话题时,他这样讲道——
我有个美国学生,有一天突然打电话来,说她需要一支狼毫毛笔,外面找不到好的,想跟我买。我说没问题,不但找了一支不错的狼毫笔,还翻出一支很好的羊毫笔。没过多久她来了,问多少钱。我说:笑话!这么深的交情了!送你的!
各位可以想象,那美国学生,一定会做出很惊喜的样子,因为我等于送了她一百多美金的礼物。可是半年后,有个中国学生对我说,那个美国学生又托她去中国城找毛笔。我说,奇怪了!她明明知道我多的是,为什么不来找我呢?
中国学生笑了,说:“她说了!因为您不要她的钱,她不能再找您。”然后,那中国学生又说,“教授啊!您不知道吗?有时候美国人要跟您买,您不卖,送他。他们会觉得您是暗示他,您不愿意卖。”
我不知道那个美国学生后来有没有找到合用的毛笔。但我一直想:显然自己做错了!因为我对她太有人情味,反而可能影响了我们的交往,搞不好,她一直找不到好用的毛笔,到后来,连水墨画都放弃了!
说完这个真实故事,我要说,今天有千千万万远道来的外国客人,我们要热情待客,但千万别用热情把他们吓到。其实,不仅对外国人,也包括我们周围的人,固然都要待之以礼,但这礼貌的礼,也是合理的理。
【沟通悟语】
演讲,新颖的观点固然很能吸引人,但要服人,还需要通过精当的材料予以阐释论证,才能达到晓之以理,让听众欣然接受的目的。刘墉的演讲就是这样,他不但常有新颖的观点,而且还善于撷取自身亲历的真实鲜活的事例,作为自己的演讲素材,从而使他要表达的新观点,引人入胜,让人心领神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