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家声:口才,乃人生必修课(四)
在实践中,使我更懂得了有声艺术语言,不仅要让受众听见,还要使之看见、闻见,要让受众身临其境。
一家电视台曾播了一条新闻:一个四川籍的杀人犯,逃到广东11年了,经常在深夜12点至1点半钟,躲在黑屋子里,听中央台的广播“神州夜话”(这是个谈话类节目,关注新闻事件中人的真实故事。人生即选择!当你徘徊在十字路口,如何选择正确方向?)一次,该逃犯给主持人发了个短信:“我是一个逃犯,我也徘徊在十字路口,请你指个路……”最后,在主持人和有关部门的具体帮助下,逃犯自首了。后来,过了半年,又有一个杀人犯找这位主持人,要求领他去公安部门自首。
朋友们,这就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语言价值!
接着,再举两个我经历的例子。十年的“文革”,全国只准演出八个样板戏,不准演其他任何文学、文艺节目。1977年,“四人帮”刚被粉碎,中央电台文艺部的一位主编,邀我录播一部长篇名著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》。有关领导对我说:“全国人民有十年没从电台听到文学作品了,这部书,曾教育了我们几代人哪!‘四人帮’被粉碎了,一定要播好!”经过认真准备,我用心录播了。随后,中央台收到近两千封听众来信。其中,竟然有23封信是想轻生的听众写来的,他们都在表示:向保尔学习,克服一切困难,坚定地活下去!我从中受到很深的教育与启发。
1983年,中央电台又邀我录播长篇小说《故土》。播出之后,反响很大,中央电台接到听众的一千多封来信。其中有一封信是北京盲人工厂的人用盲文写来的,信中说:“……我们是一群盲人,本来什么也看不见,听了您演播的《故土》,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!感谢您,张老师,给了我们的眼睛……”我看后,泪流不止,从中得到巨大的鼓舞与鞭策!(热烈的掌声)
在实践中,使我更懂得了有声艺术语言,不仅要让受众听见,还要使之看见、闻见,要让受众身临其境。这必须自己先要全身心地投入到作品的“规定情境”中去。
大家知道,有一部我国藏族、蒙古族的史诗,叫《格萨尔王传》,长120多部、100万行、2000多万字,比古巴比伦史诗《吉尔伽美什》、古希腊的荷马史诗《伊利亚特》和《奥德修记》、古印度的《罗摩衍》和《摩柯婆罗多》的总和还长,乃是世界史诗之最,《格萨尔王传》包括诗歌、神话和谚语,怎么会流传了千年?这不是靠文字,而是靠说唱、吟诵流传下来的。